和氏技术:从几近破产到漂亮翻身

07/01/2016

0bada16a-0d25-4196-a498-415a97a6f093.jpg

8月4日,刚刚拿下一家企业5条智能装配生产线招标的广东和氏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氏技术”)董事长王丽萍十分兴奋。

她告诉记者,和氏技术的竞争对手有大型央企和上市企业,实力都十分强劲。“像这种价值1000万元以上的招标项目,在新三板挂牌前,和氏技术完全没有资格参与竞争。有技术,没资金,玩不动。”

今年5月,和氏技术在新三板正式挂牌。短短几个月间,该公司已经获得了3次融资,资金实力大大增强。今年至今,和氏技术的经营业绩更是超过2014年全年的一倍以上,预计产值能达到6000万元,明年产值可达2亿左右。

很难想象,几年前,和氏技术的产品还被称为“山寨货”,经营资不抵债,甚至一度快要破产。然而,依托创造性模仿,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技术创新,如今和氏技术的资产已经翻了几番,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成为了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中“小而美”的代表之一。

>> 草创

最初仅2名员工第三年差点破产

时间追溯到2003年,王丽萍还在珠海的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在长期代理国外家电的过程中,她发现与家电相关的金属加工生意十分火爆,于是萌生了投资实业办厂的念头。

“国家发展需要工业的助推,机器生产代替人工劳力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而中国部分民用工业装备领域相对薄弱,谁能走在前面谁就有机会赢得一片蓝天。”王丽萍认为,企业想做长久,更需要把自己放到社会发展中,放到国家发展中,做利于社会利于国家的事,这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企业,才会是有生命力的企业。

彼时,广东制造业正在迅猛发展,但由于制造设备较为传统,产业扩张也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迅速增加,这也成为压在制造业企业身上的大山。凭着敏锐的市场眼光,王丽萍将创业方向选在了自动化设备领域。

祖籍山东、文科出身的王丽萍,在管理和营销方面很有一手,但对于实业企业最重要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却是一无所知。于是,王丽萍拉来了几个懂技术的朋友合伙。2004年,注册资本为50万元的和氏技术成立,仅有4名股东、2名员工。最初,王丽萍只是出资10多万元当个股东,不参与公司研发和管理。

创业机遇与风险并存。前三年,由于经验不足,和氏技术涉足传统自动化设备制造,生产用于电力施工的弯管机、上下料的金属下料机等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可以说,市场什么热门就做什么,哪种赚钱快就做哪种,产品没有任何自主创新技术,也没有任何具体规划。

“最初公司赚了点钱,规模也从几个人慢慢增加到近30人。然而短视的做法,让我们遭到了市场的快速淘汰。到2006年底,和氏资不抵债,整个公司就剩下8个人了,全是公司创建初期的工程师和元老。”回忆起当时的窘境,王丽萍说,一度想告诉伙伴们“清盘散伙”。

这是和氏技术创业初期最惊险的时刻。

>> 震动

主攻新产品却被称“山寨货”

“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还没真结束,就一定坚持下去。”天生有股拼劲的王丽萍最终决定结束外贸工作,全面接手公司经营。

王丽萍套现了手中的股票投资,给留守员工发工资;同时改变公司交易方式,与客户协商预先支付50%订金用于生产。利用从事家电代理累积的人脉,她还四处“拜师求策”。

2007年,在一次拜访凌达压缩机时,凌达方面的负责人无意间透露,压缩机零部件精密加工设备每次都需要从日本进口。比如去毛刺机,这种专业的金属去毛刺设备,属于金属件精密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国内出去采购这样的设备,不仅被要高价,还常常被忽视。

王丽萍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机会。她立刻回公司与工程师们讨论生产毛刺机产品的可行性。最终,和氏技术暂停了所有产品生产,全力主攻去毛刺机研发。

但一项新产品的诞生显然不是那么容易。从设计、加工到最后的组装,和氏技术用了1年的时间才打造出第一台去毛刺机并成功出售。由于价格相对较低,和氏技术的去毛刺机有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然而,当王丽萍十分兴奋地向国内压缩机技术最强的三菱(广州)分公司和世界规模最大的压缩机制造企业美芝推销和氏去毛刺机时,却被拒之门外。

一位业界朋友私底下向王丽萍透露,三菱和美芝拒绝的理由是和氏技术名气不大,而且国内企业的产品质量不足以让他们放心。有的更言辞激烈地表示:“都是山寨日本的产品,(和氏技术的)质量能有多好。”

这样的评价对王丽萍震动很大。事实上,当时和氏技术在售的去毛刺机产品仅达到日本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而且最开始的确是模仿日本制造的,没有任何技术和领先优势。

>> 反击

在模仿中革新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受了打击,就要“反击”。和氏技术开始在产品研发设计、加工、组装、调试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重构自己的产品创新研发体系。

一方面,和氏技术开始走南闯北打市场,推销自己。另一方面,和氏技术开始走上一条艰难的创造性模仿之路。

在日本经济学家井上达彦看来,初创期企业通过模仿,不会丢掉独特性和创造性,甚至只有通过模仿,才可能走向革新。创造性模仿包括两种形式:从优秀的样本获得灵感,得到独特构思的模仿;将恶劣样本当做反面教材,引发创新。

井上达彦的观点也正是和氏技术的发展思路。

公司的主打产品毛刺机是高精度的零件加工设备。在设备制造业中,零部件的精度决定了产品的最终组装品质,精度越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就越长,产品的质量也就越好。在学习日本、德国的核心技术后,和氏技术开始通过整体框架的创新修改。几年间,和氏技术在去毛刺机领域就累计获十多项的专利。

“随着技术的不断累积,和氏技术形成了自己的去毛刺机全新思路和技术框架,设备的精度已经达到了市场同类最高水平。”王丽萍回忆说,2010年底,公司研发生产的首台气缸去毛刺机,更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同年,美芝公司终于向和氏采购了4台去毛刺机。在美芝年底的内部大会上,和氏还成为了该公司备受赞誉的供应商。

“如今,和氏技术高精度的去毛刺机已经吸引了包括松下、三菱等日资企业以及美的、格力等中国家电企业选择采购。”公司董事、运营副总经理张云彦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九成以上的制冷压缩机去毛刺设备均来自于和氏技术。

王丽萍透露,和氏技术正在研发用于铝等软金属零件的高精度去毛刺设备,预计年底将推出成品,该设备将是国内对铝制零部件加工精度最高的去毛刺机。

>> 攀登

不但做产品还要攻克智能化集成生产线

除了去毛刺机等自动化设备产品之外,工业机器人也是和氏技术的另一发展重点。

然而,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王丽萍更愿意称和氏技术为“智慧工厂”集成方案提供商。

“工业机器人,尤其是单体机器人制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没有长久技术累积的企业轻易加入这个市场,会撞得头破血流。”对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竞争,王丽萍直言不讳。她认为,中小制造企业最好的生存发展方式是在一个领域深耕几年,做出自己独有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特色,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老大。

“和氏也做工业机器人,但主攻智能化集成生产线,为企业提供整条机器人生产线的解决方案。具体的核心工业机器人部件我们都选择采购世界著名公司的成熟产品,而整体生产线方案则是由和氏技术提供,我们做的是创意。”王丽萍希望,未来和氏技术成为国内“智慧工厂”集成方案的顶尖提供商。

“未来的智能制造其实也是倾向于这种分工合作,各个企业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在细分领域都是龙头老大。一旦进行技术对接和资源整合,小企业也能做出‘变形金刚’,形成强大的智能制造集群平台,打造出制造业的‘航空母舰’。”王丽萍说。

她建议,珠海可以加紧建立装备制造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构建统一的协调平台,凝聚珠海市内的装备制造企业,形成行业发展平台。“目前,中小制造企业融资需求、政策扶持补贴申请等都可以通过协会来整体协调运作。”